最近流行一个新词叫“烂尾娃”,这词听着有点心酸。就是说家长辛辛苦苦,花了大量钱和精力在孩子教育上,孩子也把最好的年华用来考试、刷题。本以为熬过这么多年,终于能大展拳脚,结果毕业即失业,只能摆烂待在家里。打个比方“辛辛苦苦花了100万买了个烂尾楼,辛辛苦苦养娃花了100万上完大学找不到工作”。
第一批“烂尾娃”出现了
一开始选择“鸡娃”的家长,他们是吃到过时代红利,坚信读书能够逆天改命,这些人无比迫切地希望下一代依然能够复制他们当年的成功,所以对教育支出毫不手软。
从孩子幼儿园开始就斥巨资培养孩子“花2万给孩子报英语外教班,数学思维课花4万”试图让孩子成为六边形战士,让未来的路更顺畅,实现阶级跨越。结果鸡到一半发现娃不是这块料,迫于经济压力和投入成本的计算衡量之后,往往会选择中途放弃,从而变成“烂尾娃”。也有的家庭会选择生二胎开小号,大号废了鸡小号。
但“烂尾娃”标签,并不专属于当下孩子。“鸡娃”一词虽是近几年才走红,但他的教育理念早在十几年前已盛行,当年父母们流行效仿虎妈狼爸,不允许他们像普通孩子一样玩耍,哪怕动用打骂等高压手段,也要让孩子考进名校。那些十几年前被鸡的孩子,如今是已步入职场多年的成年人,失业的失业,啃老的啃老。也有的刚毕业的孩子找不到工作在家待着,甚至决定一辈子不结婚,不生娃,这些会被父母责怪辜负了当年的投入和期望。
如今,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清现实:“鸡娃”并非一门靠努力就能回本的事业,而是一种“高风险投资”。那些不再相信“鸡娃”能改命的家长,开始试着放下执念,从焦虑父母变成了“淡人”家长。他们开始明白,把孩子送入名牌大学,并不等于好工作和好房子在向你招手,时代在改变,国家的政策在改变,未来尊重环境,尊重现实,顺势而为才是聪明人。
发布于:山东省源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